种得桃李满天下,心维大我育青禾,在洛阳文化旅游职业学院有这么一群人,他们默默奉献在教育一线,是有理想信念,有道德情操,有扎实学识、有仁爱之心的“四有”好老师,也是学生成长的引路人,这样的教育工作者是一所学校的“宝藏”,更是一所学校精神的缔造者、传承者、实践者。他们是文旅职院最亮丽的名片,最宝贵的财富。

郭林鑫,男,硕士。2018年6月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心理学院,2018年9月至今,在洛阳文化旅游职业学院担任心理教师。任教期间,参加洛阳市教学能力大赛,荣获一等奖。辅导学生参加演讲比赛和征文比赛,均获得市一等奖。在心理研究和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期刊上发表《人格判断准确性模型评述》、《网络社交是否有益于人际结果?》等文章。主持了洛阳市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研究项目——《中职生社交焦虑的影响因素及干预研究》。
经过对6年的班主任和心理教师工作经历的总结,我逐渐形成了一些有关班级管理和学生教育的一些心得:
一、拒绝给班级贴负性标签
心理学家贝科尔的标签效应说:“人们一旦被贴上某种标签,就会成为标签所标定的人。”这一效应同样可适用于班级管理,班级一旦被贴上某种标签,就会成为标签所标定的班级。所以,我们在日常工作的工程中,在班级碰到非常糟糕的场景,一定要克制自己,万不可随口率性地说出“你们是我带过最差劲的班级!”当然,我们也不能回避班级中已经显现出来的问题,这是客观存在的,也是亟待解决的,但是我相信,只要耐心多一点,观察多一些,是可以很快找到问题的突破口的。
二、先倾听,后处理
班委是我们精心挑选培养出来的有力助手,当班委向我们反映班级的某某怎样怎样,我们下意识会站在班委的角度,然后会把涉及的‘问题学生’叫来,直接严厉地训斥‘你怎可这样做,太不懂事……’。然而,我们的学生正好处于热气方刚的年龄,他们甚至连自己的父母都怼的一点面子都不留,更何况我们这一小小的主任。回到理性,班委反映的该‘问题学生’是否真的有如此严重的问题,我们应当给予‘问题学生’诉说的机会,只有让学生感知到我们在处理问题的时候是一碗水端平的,而不是无条件地站在班委的角度,问题才有彻底解决的可能。否则学生会跟我们对抗到底!
对学生积极认真的倾听,是帮助学生改变的开端,这样的氛围可以把学生从防御的机制中解放出来,才会有积极的、建设性的改变。根据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的心理治疗观,创建一种友爱、温暖、令人可以接受的氛围,可以使当事人体验到被尊重,正是这种无条件的积极关注,促进了个体的人格成长。因此,在处理同学矛盾的时候,应当先积极倾听,再通过语言表达出自己对当事人叙述的理解,这样有助于很快解决问题,因为大部分的问题都是学生在斗气中形成的。
三、培养学生自信心
阿德勒的个体心理学认为,追求优越是人生的推动力,人类的行为目的无不是为了获得归属感和价值感。因此,我们的教育环境一定要给予学生足够的关注和认可。职业院校的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,他们是被中考、高考淘汰掉的一批学生,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,从班级整体到学生个人大多缺乏自信。为此,我们要多组织心理团体辅导活动、技能比赛等各种类型的校园活动,给他们提供表现自己的机会和平台,赢得老师和同学的赞美与认同,建立自信心。一旦我们帮助学生发现了自己的闪光点,就帮助他们找到了自我核心,这会激起学生变好的内驱力和行动力。学生在活动中越来越自信的同时,会将这种自信心迁移到学习和生活的各个领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