种得桃李满天下,心维大我育青禾,在洛阳文化旅游职业学院有这么一群人,他们默默奉献在教育一线,是有理想信念,有道德情操,有扎实学识、有仁爱之心的“四有”好老师,也是学生成长的引路人,这样的教育工作者是一所学校的“宝藏”,更是一所学校精神的缔造者、传承者、实践者。他们是文旅职院最亮丽的名片,最宝贵的财富。

薛俊丹,女,讲师,硕士研究生,中共党员,文创设计与应用学院教师。从教以来,教授多门专业核心课程,成果丰硕。科研方面,主持和参与了7项省级、6项市级课题,4项校级课题。教材成果方面,国家“十四五”规划教材《手工综合教材》担任副主编,省规划教材副主编2部,新形态教材《影视后期剪辑》担任主编。曾参与国家精品课程“一校一品”项目,参与中共河南省工委高校校园原创文化精品项目奖,发表多篇学术论文。河南省优质课辅导一等奖,洛阳市技能大赛辅导奖一等奖,河南省设计河南辅导奖三等奖。被评为“洛阳市职业教育先进个人”,全国职教教师企业实践AI设计应用实战“优秀学员”。
薛俊丹老师以非遗实践、科研攻关、教学创新为着力点,深度融入思政育人元素,在文化传承、学科建设、人才培养等方面成绩斐然。以多元实践推动文化传承与人才培养。
一、深耕“非遗+文创”,融入思政实现文化传承与品牌提升
在非遗与文创实践中,她积极推动非遗文化走进大众。她负责学校非遗工坊的扎染、刺绣项目,积极开展社区非遗体验活动和市集活动。在2025年国际“Z”世代青年牡丹花城周游记活动里,她策划组织的非遗体验活动,不仅让国际青年感受非遗技艺魅力,还融入思政教育,讲述中国文化故事,激发青年传承文化的责任感,提升了学校文化品牌知名度。
二、多维科研攻关,以思政引领推动学科建设与理论创新
科研上,她采用“课题主持+项目参与”模式。2024年,她主持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强省课题,挖掘河南数字文旅品牌中的文化基因与思政价值,还参与非遗文化活化利用研究等多项省级课题,主持河洛文化专项等课题,累计主持或参与10余项课题,发表多篇CN论文。在教材编写时,她把思政元素融入专业知识,推动国家“十四五”规划教材建设,主编教材积极申报国家级规划教材。
三、创新教学模式,以赛促教实现育人与专业发展突破
教学过程中,她融入思政理念,创新教学模式,实现“课程建设—赛事获奖—学生培养”全链条突破。她个人荣获牡丹奖全球文化创意设计大赛二等奖等多项奖项。指导学生时,引导学生在作品中体现时代精神与社会责任感,在河南省多项大赛中获奖。她还筹划多场课程成果展与毕业设计展,推动专业发展,让学生展示专业与思政学习成果。
薛俊丹老师将非遗实践、科研攻关、教学创新与思政育人紧密结合,展现了“实践—理论—育人—思政”四位一体的高校教师核心价值,为青年教师树立了榜样。